≡Hypaelytrum microcephalum R. Br. Prodr. Pl. Nov. Holland. 1 :220. 1810.
一年生草本。无根状茎。秆丛生,柔弱,高10-30cm,粗约1mm,扁三棱柱形,有纵沟,被微柔毛。叶基生和生于秆的下部,短于秆;叶鞘紫褐色,长1. 2-2. 5cm,膜质,无毛,下部1-2个叶鞘顶端无叶片,其余的有叶片;叶片边缘内卷呈细线形,宽0. 7-1. 5mm,两面无毛。总苞片2-3枚,叶状,比花序长得多,平展,无苞鞘;穗状花序2-3个簇生于秆顶,卵球形,长3-6mm,宽2-4mm,具多数紧密螺旋状排列的苞片和小穗;苞片倒披针状匙形,长约2mm,膜质,淡褐白色,有褐色的点和短纹,先骤缩呈三角形的短尖,内包1小穗;小穗线状长圆体形,与苞片近等长,具2鳞片及1朵两性花;鳞片长圆形,长约2mm,膜质,白色,具多条隆起的纵脉,下方1片内无花,椭圆形,长约1mm,透明,有5条脉,先端钝,上方1片紧包1朵两性花,长圆形,长约1mm,膜质,有数条脉,先端急尖;雄蕊2,花药长圆形;花柱长,柱头3,被微柔毛。小坚果狭长圆体形,长约1mm,三棱形,成熟时黄褐色,表面密生微突起的细点,先端有短尖。花期:花、果期:6-10月。。
产地:仙湖植物园 (李沛琼1133) 。生于山坡疏林下、沼泽和水边湿草地,海拔50-150m。
分布: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和云南 (南部) 。朝鲜半岛、日本、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太平洋诸岛屿和澳大利亚。